一個證照齊全的合法糧油公司老板,背地里卻干著走私的勾當。近日,拱北海關對外公布,一個由四十多人組成,日均走私棕櫚油300多噸,擁有6輛油罐車、3艘運油船的走私團伙在珠海覆滅。以正常進貨的合同、發(fā)票來掩飾走私,企圖蒙騙執(zhí)法機關,陳文生棕櫚油走私團伙機關算盡,卻最終未能逃過法律的制裁。
一條線索牽出一個龐大的走私團伙
2007年底,拱北海關緝私局收到了一條關于珠海陳文生團伙走私棕櫚油的信息。不久之后,就在緝私局偵辦另外一起案件時,一個犯罪嫌疑人也提供了同樣的情況。
陳文生的行蹤進入了緝私警察的視線。經(jīng)過秘密偵查,拱北海關緝私局發(fā)現(xiàn)了陳文生團伙在珠海唐家一非設關碼頭偷卸走私油的事實——該團伙白天休息,到了下午五、六點鐘,走私船開始啟航前往香港水域。到達香港后,早已等侯在那里的香港油船將棕櫚油過駁到走私船上,走私船再趁著夜色返回珠海唐家,一般在凌晨1-4點左右將走私油過駁到岸上。等侯在岸上的油罐車再連夜將走私棕櫚油送往中山、東莞、番禺等地的買家手中。
一切罪惡,都在黑暗中神不知鬼不覺的進行著??墒?,這些夜間活動的“油耗子”卻不知道,早已有雙眼睛盯上了他們,而且一張無形的天網(wǎng)已經(jīng)向他們張開。
狡猾的走私分子 制造重重障礙
夜里在高速公路上,油罐車關著車燈,以40公里/小時的車速行駛,而這只是狡猾的走私分子為海關偵查跟蹤工作設下的小麻煩。無處不在的“看水族”(即替走私分子望風的人)才是緝私警察調(diào)查取證的最大障礙。
在跟蹤油罐車的過程中,走私車前有開路后有掃尾,到了目的地也到處都是他們的眼線。就在實施抓捕的前一天,緝私警察跟蹤陳文生集團的油罐車到中山的一個買家。油罐車開進買家的院子里,將走私油過駁到院內(nèi)的幾個大油罐內(nèi)。但是,由于院子相對隱蔽,加上走私分子很警惕,周圍到處都是“看水族”,緝私警察無法看清里面的真實情況。為了能拍下他們的犯罪證據(jù),一位年輕的緝私警察不顧危險,光著腳爬到了旁邊的建筑物上,用手機拍下了一張銷贓窩點的寶貴照片。而這正是海關緝私警察掌握到陳文生團伙的最后一個銷贓地點。
走私網(wǎng)絡浮出水面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近六個月的艱苦偵查,拱北海關緝私警察掌握了充足的證據(jù),徹底摸清了陳文生走私團伙的成員構成及犯罪事實,一個龐大的團伙走私網(wǎng)絡終于浮出了水面。
2008年春節(jié)前后,陳文生、張躍(化名、在逃)等人密謀走私棕櫚油入境,由陳文生出資180萬元人民幣,占70﹪的股份,張躍等人每人出資40萬元人民幣,各占15﹪的股份,并按出資比例均分走私利潤。
陳文生負責向香港供貨商聯(lián)系貨源,并負責雇請走私船只,以及資金運作,聯(lián)系卸油地點,尋找陸上運輸人、國內(nèi)購油客戶等事宜;張躍負責指揮海上船只偷運棕櫚油進境事宜;陳文生又安排張志剛負責將過駁到碼頭躉船上的走私棕櫚油轉(zhuǎn)運給境內(nèi)客戶,每運一噸走私油,由陳文生支付人民幣200元給張志剛作為報酬,張志剛自行聯(lián)系的客戶其差價部分由張賺取。
為掩人耳目,讓自己的走私生意能夠“順利”地做下去,2008年4月,陳文生注冊成立了珠海市集泰糧油有限公司。表面上公司做著合法的買賣,而暗地里,陳文生將蓋有“珠海市集泰糧油有限公司”印章的虛開發(fā)油憑證交給船員和運油司機隨船(車)攜帶,以應對邊防、海關、工商等執(zhí)法部門的檢查。從公司成立直至案發(fā),陳文生的糧油公司只從正常進貨途徑購進了280多噸棕櫚油,而這還不到其走私棕櫚油的1/10。
雨夜收網(wǎng) 首戰(zhàn)告捷
2008年6月14日凌晨,珠海、中山、番禺、東莞,拱北海關緝私局已經(jīng)布下了天羅地網(wǎng),在確定了陳文生團伙主要犯罪嫌疑人都在珠海,拱北海關緝私局領導決定就在這個雨夜“收網(wǎng)”。
已經(jīng)在雷雨中整整蹲守了八個多小時的拱北海關緝私局的偵查員,全神貫注地盯著碼頭的動靜。作為此次“收網(wǎng)”行動的“第一雙眼睛”,兩名偵查員顧不得雨淋和被雷擊的危險,在樓頂?shù)钠脚_上仔細監(jiān)控著周圍的情況。
凌晨2時許,一輛裝滿棕櫚油的油罐車從碼頭緩緩駛出。“走私分子出動了,收網(wǎng)的時機到了!”偵查員迅速將消息匯報給指揮部。
拱北海關緝私局領導一聲令下,已經(jīng)埋伏在珠海、中山、番禺、東莞等地的緝私警察海陸聯(lián)合行動——幕后老板陳文生在珠海家中落網(wǎng),緝私警察現(xiàn)場查扣人民幣近49萬元,港幣98000多元;凌晨3時許,主犯張志剛在珠海家中落網(wǎng),同時,負責陸路運輸走私棕櫚油的5名司機落網(wǎng),查扣油罐車三輛;凌晨4時許,緝私警察分別在廣州番禺大石勝和油店、中山市板芙鎮(zhèn)茂昌糧油商店以及東莞虎門等地將涉案收貨人抓捕歸案……
陸上抓捕捷報頻傳,但是雷雨大風的天氣,卻給海上抓捕行動帶來了危險。凌晨時分,海上風高浪急,剛剛從香港運送棕櫚油回來的“粵陸豐2893”走私船,在將走私油過駁上岸時收到海關查船的風聲,正在其準備逃跑的時候,早已埋伏在附近的海關緝私艇迅速出擊,迎著雷雨大風將走私船逮了個正著。當場抓獲船員4人,并在該船油倉內(nèi)查獲沒有偷卸完的走私棕櫚油45.66噸,隨船查扣人民幣176萬多元,港幣50萬元。
直至14日早上9時許,除主犯之一張躍在抓捕時逃跑外,拱北海關緝私局一舉抓獲了犯罪嫌疑人45人;當場查扣走私船只三艘、油罐車6輛;查扣人民幣 225萬余元,港幣近60萬元;棕櫚油220多噸……收網(wǎng)行動首戰(zhàn)告捷。
小紙條里的秘密
45個犯罪嫌疑人落網(wǎng)后,繁重的審訊工作開始了。由于陳文生團伙屬于家族式犯罪,犯罪嫌疑人之間不是親戚就是同學、朋友關系,早已定下了攻守同盟,他們互相保護,滴水不漏。除了過駁走私油被當場抓獲的“粵陸豐2893”走私船的船員承認犯罪事實以外,其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則沒有任何突破。
對陳文生住處的搜查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有價值的證據(jù),審訊幾天都沒有任何收獲。如何才能攻破陳文生的心理防線,讓他們開口說真話?拱北海關緝私局的辦案人員開始了更加細致的調(diào)查取證工作。
終于,緝私警察在幾張被張志剛扔進垃圾桶的小紙條里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玄機”——紙條正面記錄的數(shù)據(jù)是其與陳文生結算的收貨憑證,而紙條背面記錄的是走私油品的接收點。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讓辦案人員雀躍不已。
然而,要想將這幾張小紙片固定為陳文生認罪的證據(jù)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緝私警察首先想到了運油司機,只要司機的口供和小紙條上的記錄一一對應,那么陳文生的走私犯罪事實就確鑿無疑了。但是,司機已經(jīng)取保候?qū)?,沒了運油的工作,他們就又到其他城市去找工作了,加上這些司機之間根本不知道對方的真實姓名,只是以阿杰、阿東等廣東人慣用的方式稱呼對方。要想把這些人再從茫茫人海中找出來談何容易。
緝私警察通過偵查手段,費勁周折,總算峰回路轉(zhuǎn),參與走私的司機被一一找到。經(jīng)過對司機等相關嫌疑人的進一步訊問,最終,嫌疑人的口供印證了小紙片記錄的內(nèi)容。在鐵的事實面前,陳文生終于低頭認罪。
經(jīng)過2個多月的艱苦審訊,有證據(jù)證明自2008年6月3日至6月14日期間,陳文生團伙走私棕櫚油共計3668.98噸,案值4089萬元,偷逃稅款人民幣769萬余元。
2008年12月31日,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對陳文生集團走私棕櫚油案進行一審宣判:主犯陳文生犯走私普通貨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并處罰金人民幣350萬元;被告人張志剛犯走私普通貨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其余13名團伙成員分別被判處5年到8個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相關鏈接:
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替代其它油脂,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于烹飪和食品制造業(yè)。此外,棕櫚油還可以用來制造肥皂、菜油、以及其它許多種類的產(chǎn)品。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是全球主要的棕櫚油生產(chǎn)國,占全球產(chǎn)量的80%以上,而中國則是棕櫚油的完全進口國。
我國進口棕櫚油需征收9%的關稅和13%的增值稅,價格隨國際油價浮動。陳文生團伙出售的走私棕櫚油價格低于市場價格人民幣100元/噸。走私油與正規(guī)渠道棕櫚油的差價讓走私分子不愁沒有銷路,巨大的利潤空間也讓他們不惜鋌而走險。雖然陳文生自己擁有一家合法的糧油公司,但是在暴利的驅(qū)使下,他卻絞盡腦汁地想出了利用合法“外衣”掩護非法走私的方法。
近年來,拱北海關提出了“大打私、打大私”的打私工作理念,樹立全員打私意識和打團伙、破大案、摧網(wǎng)絡的“打大私”意識,重拳出擊,摧毀了一個又一個走私犯罪團伙,陳文生團伙走私案的成功偵破一舉搗毀了一個活躍在珠三角地區(qū)的專業(yè)走私棕櫚油團伙,對該地區(qū)的走私活動產(chǎn)生了較大震懾作用。
據(jù)統(tǒng)計 ,自2008年以來,拱北海關共立案查辦兩油(食用油、成品油)走私案件57起,打掉了走私兩油團伙3個,案值7000余萬元,偷逃關稅13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