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一支被林農稱為“致富貼心人”的林改指導服務隊活躍在安遠、信豐、尋烏等地鄉(xiāng)村。這支由江西省林業(yè)局抽調人員組成的指導服務送科技下鄉(xiāng)隊伍是無償?shù)?,他們翻山越嶺、走村串戶,只為把林改政策和致富經送到千萬戶林農手中。
一大早,尋烏縣吉潭鎮(zhèn)劍溪村靈芝種植示范基地現(xiàn)場擠滿了林農。他們有的一家六七口人都來了,有的還用手機錄音。當指導服務隊員顛簸了一個多小時山路從鄰縣趕來時,林農們全圍上來。隊員們不顧一路勞頓,馬上為林農們釋疑解惑。
這一天,指導服務隊員從14:00講到18:00,臺上講得精彩,臺下聽得認真。課題換了一個又一個,前來聽講的人們似乎忘記了時間,只有那經久不息的掌聲伴在耳際。
這種火爆場面,在指導服務組成員所到之處頻頻出現(xiàn)。
在丹溪鄉(xiāng)岑峰村,一位姓梅的毛竹筍用林種植戶指著30多畝竹林說:“以前,總認為毛竹砍伐后稍微砍除雜灌就能成材,忽視了施肥、科學管理,經濟效益低下。正是由于我們不懂管理技術,才造成竹林難成材。通過指導服務隊的科技講解,我與尋烏縣東江源林場合作,通過砍枝除草、開溝松土、安裝滴灌、科學留筍、結構調整,實現(xiàn)竹筍高產穩(wěn)產。如今,筍用林長勢喜人,種竹筍每年可分到利潤1.6萬元。”
指導服務第一組第六小組組長歐陽天林,是一名林業(yè)“土專家”。從制定各縣的《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方案》《集體林地延包試點工作方案》《任務量化清單》《“林農經濟貸”綠色金融服務工作方案》,每個環(huán)節(jié),他都堅持把關。隊員們送上來的整理材料,他都細心斟酌。正是如此,林農才聽到了這么生動精彩的講授。
截至目前,指導服務組成員們已幫助林農們解決技術難題10個,現(xiàn)場指導林農1.7萬人次,推廣新技術、新品種3個,贏得了林農們的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