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彎裂枯萎的松樹,農民聞振雄將它截成段木,挖了一個坑,連樹丫與段木全部放入地窖,種上貴州森泰實業(yè)有限公司配制的茯苓菌種。半年后,這一窖能收獲茯苓23公斤,明年還可收兩次。這是記者在黎平縣口江鄉(xiāng)蓋塘松脂基地看到農民推廣“茯苓GAP復式栽培技術”的一個場面。
剛剛通過省級鑒定的茯苓GAP復式栽培技術,是省內最先進的茯苓栽培技術。應用這項技術,培植茯苓每畝產量由8933公斤提高到1.37萬公斤,每畝產值可由3.778萬元提高到9.3萬元,比傳統(tǒng)栽培產值提高146%。
貴州森泰實業(yè)有限公司是省內松脂生產龍頭企業(yè),占全省產量75%。在該公司帶動下,割松脂已成為黎平縣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之一。全縣共有7000多農戶從事采脂生產。
隨著采脂年限的增加,當地每年約有一萬立方米的松樹要么枯死,要么被老百姓當柴火燒,為了將這部分松材變廢為寶,造福于老百姓,省科技廳及時給該公司下達了茯苓GAP復式栽培技術的科研項目。經過大量科技攻關和對比實驗,復式栽培技術連續(xù)三年獲得成功。不僅能使松樹的小徑材、枝丫等廢棄材變廢為寶,而且比傳統(tǒng)的栽培技術節(jié)省用材35%以上。
今年黎平縣農村共有200多戶農民推廣應用茯苓GAP復式栽培技術,培植茯苓19萬平方米。預計每戶農民可增加收入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