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天發(fā)布消息稱,到2006年底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突破萬億美元大關,達到10663億美元,全年外匯儲備增加2473億美元。
央行同時發(fā)布的月度情況表明,2006年10月底中國外匯儲備余額就已突破萬億美元,達到10096.26億美元;2006年11月底達到10387.51億美元。
歷年外匯儲備表顯示,在1979年之前,我國外匯儲備從來沒有超過10億美元。
從外匯儲備數(shù)額增長看,1981年底首次達到27億美元;1990年底首次突破100億美元,達到110.9億美元;1996年底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2001年底跨過2000億美元的門檻;2004年底達到6099億美元;2005年底達到8189億美元。2006年2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到8536億美元,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外匯儲備最多的國家。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趙錫軍表示:“超過1萬億美元巨額儲備,意味著我國有著充裕的國際支付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彰顯了我國足以影響世界的經濟實力。”趙錫軍認為,受人民幣升值預期一段時間內仍將存在等因素影響,2007年我國的貿易順差和資本項目順差將保持雙增長局面,這將使我國外匯儲備持續(xù)增加。
巨額的外匯儲備,固然是綜合國力的體現(xiàn),不過持續(xù)過快增長,也給經濟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容易引發(fā)貿易摩擦。
■相關一
薄熙來:減少順差是外貿發(fā)展頭等大事
本報訊 (記者譚麗雅)在昨天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商務部部長薄熙來表示,最近幾年我國貿易順差迅速擴大,既不利于國內經濟的均衡發(fā)展,也不利于對外經貿合作的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必須把減少貿易順差作為今年外貿發(fā)展的頭等大事。
薄熙來說, 貿易順差的不斷擴大,特別是對美國和歐盟兩大貿易伙伴順差的持續(xù)擴大,使我國對外貿易環(huán)境趨緊,貿易摩擦增多。
薄熙來指出,我國應進一步完善加工貿易政策,優(yōu)化出口結構,加強企業(yè)社會責任,減少國內資源能源消耗高、綜合效益差的出口,積極采取措施,擴大先進技術設備等國內需要產品的進口。在減少順差的過程中,要關注國內經濟運行特別是就業(yè)受到的影響,同時要采取擴大國內消費等措施,把減少順差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薄熙來還表示,2006年中國企業(yè)“走出去”成效顯著,前天實現(xiàn)對外投資161億美元,同比增長32%。
■相關二
人民幣貸款全年增加3.18萬億元
本報訊 (記者陳琰)央行昨天發(fā)布的月度金融報告稱,2006年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3.18萬億元,同比多增8265億元,全年新增貸款數(shù)創(chuàng)出了近4年的新高。
統(tǒng)計來看,到2006年12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34.56萬億元,同比增長16.94%;狹義貨幣供應量(M1)余額為12.60萬億元,同比增長17.48%??傮w看,貨幣總量增長與經濟發(fā)展基本相適應。
2006年12月末,居民戶存款增加2.09萬億元,同比少增1125億元。12月份人民幣各項存款增加1073億元,同比少增637億元。金融機構外匯各項存款余額1611億美元,同比下降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