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fā)改委:12月CPI不會破五
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5日接受央視采訪時指出,12月CPI不會“破五”,而且會低于11月份。目前有國際投行將明年中國物價控制目標提高至4%有一定道理。
周望軍指出,要建立應對物價上漲的工資上漲機制。各地應盡快建立物價上漲與低保標準掛鉤機制,低保補貼標準的漲幅應該等于甚至高于物價漲幅;政府應該提高財政供養(yǎng)人員的工資水平;合理控制工資與物價螺旋上漲的節(jié)奏。
2、中國財政貨幣政策“一松一穩(wěn)”搭配發(fā)力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指出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這意味著金融危機后實施的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將正式轉向穩(wěn)健。本報就此對部分專家和業(yè)內人士進行了采訪。
國家發(fā)改委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表示,貨幣政策此番由“適度寬松”轉向“穩(wěn)健”說明,管理好通脹預期已經成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重點所在。“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有兩層含義:首先,2011年的貨幣增長率會比2010年有所降低。其次,央行可能會繼續(xù)加息。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常務理事譚雅玲表示,貨幣政策轉為穩(wěn)健是回歸常態(tài),有利于增強中國經濟的風險控制能力。由于目前歐美仍然維持最低利率,國內再加息會進一步加大利差,從而增強熱錢流入的壓力,因此,短期內再加息不是好辦法。進入明年以后可以考慮加息,具體的加息時間和幅度,要參考當時的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指標以及歐美國家利率的變化。
3、11月CPI或達年內峰值 本月加息概率大
11月份經濟數據將于本周六公布。雖然近期國務院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制物價上漲勢頭,但11月份的農產品價格同比漲幅仍創(chuàng)出新高。業(yè)內多數專家預計,11月份CPI漲幅將在4.8%左右,達到年內峰值,12月份或將止升回落。
隨著國家調控措施的效果逐漸顯現,大多數專家認為,12月份CPI將有望止升回落。“之前農產品價格暴漲主要是投機炒作因素影響,在這些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后,價格肯定會回落。”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袁鋼明預計,12月份CPI漲幅將回落至4%以內。
4、石油業(yè)呼吁建供求預警體系 謹防油荒反復上演
今年年末上演的這一輪“柴油荒”引發(fā)了業(yè)界對于機制環(huán)境以及應對措施的反思。對于未來如何避免“柴油荒”成為常態(tài),業(yè)內專家建言,應“建立成品油供求關系評估預警體系”。
市場監(jiān)測機構東方油氣網總經理鐘健昨日向記者表示,政府可通過建立這一體系來監(jiān)測市場供求狀況,并在不同的失衡狀態(tài)下及時啟動針對供應總量及供應渠道的不同調控方式,例如要求企業(yè)提升加工、延緩檢修;委托地煉代加工;以及階段性開放民企進口等方式方法,以此來避免重蹈“油荒”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