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林業(yè)局局長賈治邦20日透露,截至2010年底,全國已有20個省(區(qū)、市)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
受國務院委托,賈治邦當天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情況時表示,中國現(xiàn)有林地45.6億畝,其中集體林權27.37億畝。新中國成立后,集體林權制度經歷了四次變動,但這四次變動既有經驗,也有教訓,關鍵是存在著沒有觸及產權等問題,制約了林業(yè)生產力的發(fā)展。
2009年6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此次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在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依法將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通過家庭承包方式落實到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確立農民作為林地承包經營權人的主體地位。
賈治邦表示,雖然全面推開林改的時間不長,但改革平穩(wěn)順利、成效逐步顯現(xiàn)。全國共有承包到戶的集體林地24.31億畝(林木蓄積40億立方米),占總面積的88.6%;發(fā)證面積20.1億畝,占總面積的73.4%,7260萬農戶拿到林權證,3億多農民直接受益,集體林權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賈治邦同時指出,當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還存在著改革進展不平衡,林地林木流轉不盡規(guī)范,新的林木采伐機制不健全,基礎設施建設欠賬較多,林地道路建設十分滯后、農民發(fā)展林業(yè)的資金不足、技術缺乏、信息不靈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他表示,下一步,將在力爭今年完成林地確權任務,明年完成林權證發(fā)放任務的基礎上,繼續(xù)深化改革,重點抓好加強森林撫育經營,提高森林質量和碳匯能力,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構建支持林業(yè)發(fā)展的長效機制等。